你所在的位置: 销客多 > 销客学院 > 行业资讯 >

电商造就双十一,还能造出别的购物节吗?

日期:2017-10-20 09:46:39阅读量:

销客多报道:“双十一”越来越近了。作为一年中最大的网上零售购物节,淘宝创造的“双十一”购物节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时点和场景,其销售额也从2009年第一届的5000万元爆发式增长至2016年的1207亿元,与此同时,经营模式持续改善,每年的双十一,不仅是购物的绝佳机会,还有party和晚会,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全民狂欢节。

不过,狂轰滥炸式的促销和推广难免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,频繁的降价也使得众多供应商难以承受、不再捧场,购物节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。

电商造购物节还能走多远?要回答这个问题,需要从探析电商购物节的前世今生出发,对其来世进行预测,一起来看看吧。

前世:悠悠历史的集市与商场节

购物节,顾名思义就是购物的集会、节日。通常属于商家打折促销商品的聚集地,也是消费者购买打折商品的理性场所。

这个解释也许不那么中肯,但至少表达了三方面信息:

(1)购物节存在的目的就是购物,或者说“商品/服务交易”;

(2)购物节至少涉及到商家、消费者和集聚地(理性场所),书面语可称为供应商(B端)、消费者(C端)和交易平台;

(3)购物节能够带来“两全其美”的交易,即:商家促销,消费者得到实惠。

就这三个方面来看,购物节可谓之为乡土社会集市(逢集)的现代版本。

集市是固定场所、固定时间发生交易的场所,撮合商家和消费者进行商品/服务交易的功能。农民通过赶集既能获得相应的生产、生活用品,也能将自己的剩余产品通过交易来获得一定收益,由此形成了早期的线下交易平台。

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演进,原来集市交易的半径不断扩张,使得交易半径小的集市慢慢衰退,逐渐向交易半径大的市场集聚,进而商品生产供应也就会更细更专业,专业化的实体零售企业随之应运而生,并催生了标准化连锁零售企业。

但这样一来,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的“节日”集中消费习惯被个人的分散化消费所替代,但这种分散化消费对个人来讲也是集中消费,因为他们通常还是会选择一个整天,专门用来逛街和购物。

今生:新时代快速发展的电商节

随着互联网技术、物流产业的兴起,居民在家即可购物,对应的购物交通成本进一步降低,全国甚至全世界居民就可以在一个线上市场交易,交易规模潜力无限增大,进而为互联网零售企业提供无限可能,成就了阿里这样的纯粹交易平台和苏宁易购这样的“自营与第三方”共存交易平台。在平台场景下,消费更加碎片化,集中消费暂时消失了。

然而,20年前的集市,到10年前的连锁零售,再到现在的电商消费场景,不变的是人们的消费情绪和文化。这次,“赶集”文化的出口找到了电商营销创新。在此背景下,“电商造”购物节应运而生、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忙“造节”。随着天猫“双十一”的横空出世揭开电商造节的历史,苏宁“418、818”, 京东“618”、蝴蝶节等先后融入其中、大有后来居上之势。

从疯狂采购到全球狂欢,更多电商看到了“电商造节”的火爆前景,纷纷加足马力跟进。现在,“双十一”、“818”、“618”、“黑五”、“双十二”等电商购物节让消费者应接不暇。

随着竞争白热化和电商、供应商的不断成长,电商造节的市场演化也走向了更深的层次:

话题营销转向新服务、新技术的发布;

网上零售变为网上交易+实体商业的结合;

零售业扩展至服务业;

常规的衣食住行升级到高端、跨国品类。

我们预计,购物节全面的升级还将持续下去。

插曲:节日井喷下的审美疲劳

当前,“购物节”已经成为广大电商平台的促销利器,电商的造节大潮形成了“节日月月有、折扣天天打”的局面,也在一定程度上因过度“膨胀”阻碍了购物节的良性发展。

一方面,数量众多的购物节,不可避免地让消费者“审美疲劳”,这不利于整体电商平台市场的良性发展。

另一方面,大大小小的购物节,难免出现“作弊”或“作假”、损害消费者利益,引起消费者对购物节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质疑,同时引发电商平台市场过度竞争,甚至引发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催生着新的交易平台和“购物节”模式。

除了上述弊端,这种模式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升级。目前来看,很少有电商造购物节是围绕他们既定的消费者生活方式来打造的。

伴随着快速的成长发展,电商群体已经从过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,转变为引导消费者改善消费习惯为导向。同时,消费者的购物经验和鉴赏能力也与电商一起持续成长。这样的成长给予电商的不仅是增加流量的机遇,也是维护流量的挑战。

来世:极致体验的O2O购物节

用户体验,从来都是零售行业的核心战场所在,电商及其购物节也不能例外。电商虽然拥有比集市和连锁零售更出色的体验实现场景(即互联网便利性),但其思路绝不能停留在场景本身,而应更努力地从消费者实际体验出发。这时,线下的资源优势再一次体现出来,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狂欢节时代也将很快来临。

(1)极致体验是购物节的终极目的

尽管线上购物极大地改善了消费者体验,但仍然没有改变撮合消费者双边交易的本质。

一方面,集市聚集的消费者越多,潜在的市场需求规模越大、需求品类越多及作为目标客户的搜寻成本越低,越有助于降低商家的单位分销成本、促进商品/服务销售、减少存货及提升短期资金周转率。

另一方面,参与集市的商家越多,潜在市场供给规模越大、供应品类越多和作为商品/服务供应的搜寻成本越低,越有助于促进消费者扩大消费者品类选择、改善消费体验、促进购买行为。

而电商在以上两方面均实现了质的改善。更为重要的是,作为从传统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的升级,不但带来消费者体验的提档升级,更是诱发了消费者对极致购物体验的追求。

(2)线上线下融合是极致体验的抓手

在此背景下,随着纯粹线上电商平台及其配套的交易环节逐渐成熟,新一代零售转型序幕逐渐拉开、致力围绕消费者需求打造极致体验,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阿里的新零售和苏宁的智慧零售。

从阿里和苏宁的概念表述来看,新零售和智慧零售都强调线上线下融合、先进技术应用、零售生态圈打造和关注消费者极致体验。就他们推进的实践路径而言,阿里于2017年2月与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、5月26日收购华联超市18%的内地股权并成为第二大股东,掀开推动线下服务的新篇章;苏宁云商(002024,股吧)进一步深化智慧零售的内涵,将其细分为智慧采购、智慧销售、智慧服务、智慧渠道和智慧业态等“五智”,并于2017年8月推出其全国首家无人店、实现“刷脸”消费,其后计划再开设20家无人店用以推进智慧零售落地。而阿里和苏宁的合作,也体现了电商购物节正朝着追求线下真实消费体验的方向努力。

另外,大家知道,物流是B2C中“2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在购物节对应的件量爆发式增长下,电商运力也是极致体验的重要体现。智慧物流强调,物流的关键不在于跑得快,而在于距离近,而从这一点上说,拥有线下基础的电商购物节更能控制成本,因而更有可持续性。

(3)“电商造· 购物节”的新纪元

值得注意的是,经历八年来购物节大促销的洗礼,消费者逐渐自我约束“冲动型”消费行为、越来越回归理性消费,甚至在一些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品类方面更加注重线下体验。

顺应消费者行为演变趋势,苏宁易购于2013年11月11日推出第一届O2O购物节,开启“电商造· 购物节”的新纪元。依托O2O购物节的成功举办,苏宁不仅推出互动购物(门店体验、网上云店都能下单);更推出拉帮结派、打喵喵、抽汽车、赢土豪金5S等好玩的活动,让消费者娱乐、购物两不误。

与纯粹线上的“电商造· 购物节”不同,苏宁易购开启的O2O购物节至少具有以下四方面优势:

其一,线上线下协作营销,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参与,为商家提供更大的潜在需求规模和市场空间;

其二,线上线下联合供应,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/服务品类,带给消费者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品类选择,改善消费者“一站式、一条龙”的购物体验;

其三,线上线下互补运作,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公信力、可信度和可靠性等多元化诉求,促进商品/服务交易效率的提升;

其四,线上线下交叉覆盖,为消费者提供更可信、更便捷、更贴近的售后服务,全面提升消费者购物过程的消费体验。

微商城 微分销 小程序商城

HiShop销客多专注于私域裂变分销系统的提供 为新华联、蓝月亮、快乐购、华润堂等品牌企业合作,建立一站式服务

- 立马联系我们 -

将有专人为你做模式讲解、功能演示、专业答疑等

产品和服务 更多>
营销玩法 更多>
  • 爱拼团
  • 好友砍价
  • 会员积分
  • 好友裂变
  • 在线抽奖
  • 分享有礼
干货资料 更多>

微信咨询 预约演示 产品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