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用户运营方法不是纸上谈兵,首先需要从了解用户,了解产品开始。对于产品而言,了解公司的相关产品文档,熟悉产品各项功能操作,很快就可以了解的清楚。但对于用户的了解,往往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。我们如何既快速又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用户呢?
1、做好用户沟通
做好用户沟通,其实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从沟通渠道上来讲,我们可以跟用户进行线上沟通,也可以进行线下沟通。从沟通专业度来讲,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深 度访谈,我们也可以与用户瞎扯聊天。从沟通规模来讲,我们可以一对一与用户聊天,也可以一对多与用户进行聊天。这里面不同的沟通方式,取得的沟通信息是不 太一样的。通过多方式、高频率地与用户沟通,我们从而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与用户心理。
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个工作经历,当时我负责一个用户微信群的维护。据我观察,平常群内聊天十分活跃,尤其是新功能上线时,往往能够引起用户的热烈讨论。但是 在群内聊天,极容易产生跟风的现象。比如新上线一个功能,有可能一个用户吐槽了使用这个功能时出现BUG后,其他人也跟进展开讨论。有一次,我就专门找了群里吐槽产品最多的用户进行一对一私聊,询问他使用创作功能时出现BUG的具体案例,结果他表示其实他使用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问题,只是别人在吐槽的时候,他就一起起哄,希望能引起官方人员的重视。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,一对多群聊和一对一聊天,得到的信息就不太一致。如果仅仅因为群内跟风吐槽产品某 项功能,就对产品该功能产生质疑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俗话说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, 除了和本产品的用户进行交流之外,还可以了解下竞品用户的诉求。常规的做法,就是潜入竞品用户的交流群,观察竞品用户平常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,这群用户对 于竞品的什么功能最喜欢,以及他们对其他产品的看法如何。因为往往用户在某产品官方群里的时候,碍于身份,并不会透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,到了一个竞品群 里,他们往往更愿意表达出内心真实的声音。通过对竞品用户了解,往往也能提高自己对于整个行业的理解,从而让自己思考的格局更高。
2、了解用户画像
了解用户画像,对于大家快速了解用户非常有帮助。用户画像的调研比较复杂,涉及到基础数据采集、分析建模等过程,一般都是由专业的用户研究(UE)同事完成。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同事或者领导,得到产品的用户画像资料,从而快速了解用户。
不过,据我观察,业内很少有系统做过用户研究,得出用户画像的公司。或者说即使有部分产品相关的用户画像,一般的运营人员也难以接触到。因此,我推荐大家使 用一些行业内的数据分析网站,如“百度指数”、“阿里指数”等,了解用户的人群属性。例如,在百度指数中输入“销客多”,可以大致得到以“销客多”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网民的的人群属性,包括性别比例、年龄分布、兴趣分布等。
3、解读行业报告
通过对行业报告的解读,也是了解用户特点的一个巧妙方法。通常我们去一些发布行业报告的网站,包括“易观-大数据分析”、“企鹅智酷”等,了解我们需要的信息。这些行业报告,不仅覆盖行业面广,包括游戏行业、视频行业、新媒体行业等,甚至还有对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特点的分析,如艾瑞网等来源。
我们通过对这些行业报告的解读,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视野,快速了解整个行业内用户的一般特征。
4、进行数据分析
通过数据分析,了解用户的基本特征。常规的数据分析,包括两种,第一,通过对产品数据的分析,了解用户的喜好与属性。第二,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,对用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,了解用户特点。
对产品数据的分析,主要结合产品的特点来看。比如视频内容的产品可能以播放量为主要依据,比如电商类产品可能以成交量为主要依据。以我运营的公众号为例,这是一个媒体资讯平台,我们通过对全平台内容的阅读、转发、分享等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,了解用户基本的内容喜好。通过对一天24小时内用户活跃度与不 同内容的分析,从而得出什么时段推出什么样的内容,用户更喜欢。
问卷调研的形式,关键点在于样本数量要大,覆盖层次较全,需要将平台不同层次类别的用户统计到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,了解用户的年龄层、职业、行业、地域等基本特征。
5、模仿用户
想要了解用户,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自己模仿成用户,将自己放在普通用户的场景下,去体验产品的各项功能,从而模仿用户的反应和心里感受,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各种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。
以我为例,为了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和诉求,我注册多个媒体资讯平台的账号,包括搜狐自媒体、头条号、微信公众号等产品, 也学着和自媒体人一样,每天更文,研究自己账号的各项数据,通过持续运营,获得平台赋予的各项功能权限。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,我对于自媒体人的诉求,就能做到很好理解。最起码,用户在反馈相关需求时,我可以很熟练地判断需求的真伪与紧急。
总的来说,想快速深入了解用户的特点与共性,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心理,是需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的。通过以上方法,相信大家都可以对于自身运营产品的用户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。不过所有的运营方法和经验,都只能是借鉴,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产品本身去做思考,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,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去尝试和改进,从而更好了解用户,熟悉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