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也经常让亲朋好友邀请砍价,而你心里总会犹豫,这东西是真的吗?但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帮忙,这也就是商家营销的厉害之处。但微信朋友圈帮忙砍价是骗局吗?
在社交软件中,要论用户量,微信应该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,大概也因如此,微信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频率也非常高。经过了“点赞潮”、“红包潮”,朋友圈再度迎来了“砍价潮”。从几千元的手机到价格万元的相机,甚至十几万的车,都号称“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,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”。
面对巨大利益诱惑,不少朋友纷纷加入“砍价大军”。盛况之下,必有隐忧。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奖品,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,甚至被骗了钱。由于通讯网络诈骗形式多样,更新速度快,需引起重视。
一、案件类型
1、花钱买到假货。据媒体报道,一位大三女生在朋友圈参加了一个“1元得苹果手机”的砍价活动,经过众多好友帮忙,终于把一台iPhone6s砍到了2000元。但是,汇款后女生收到的不是“iPhone”手机,而是一台市价不足300元的“1Pone”手机。
2、泄露个人信息。吴女士参加某公众号“砍价”买包活动,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“砍价”就能低价买到包,最低可砍到0元。随后,她在十几个群里都发红包叫人帮忙砍价,包包总算降到0元。但兑换时却显示库存不足,与商家联系被告知活动限量5个。但所有帮忙砍价的朋友的身份信息都已被后台获取。
3、砍价“钓大鱼”。一名90后女孩小翁遭遇“砍价”骗局,8万元嫁妆全部被骗。小翁起初参加了某数码公司发出的iPhone6“砍价”活动,通过大量微信好友的帮忙“砍价”,最终砍到4300元,并收到一部iPhone。收到手机的小翁确信活动的真实性,号召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参与。最终她为没有微信支付的亲人朋友垫付了18部手机的款项,共8万元,但一部手机都没有再收到,搭进全部嫁妆的小翁才发觉自己被骗。
二、案件分析
1、案件缘起微信。所谓的帮砍价,指的是购买者把商品砍价链接发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,朋友点进去输入一些信息就能帮助购买者砍价,砍价几元到几百元不等。
2、作案规则简单。这种骗局的规则很简单,只要邀请好友为自己“砍价”,即点击该链接帮忙砍价,就可随机减少购买金额,直到变得很优惠的价格,甚至可以免费得到礼品。然而,很多砍价成功的微友不但没有收到奖品,反而泄露了个人信息。
3、作案目的明确。微信“砍价”“助力”只是网络营销的一种方式。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,有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,而骗子们主要的目的:一是为了收集个人信息,二是为了骗钱。更有甚者,其实就是为了后续的诈骗。所以,参加过的用户接下来会受到大量的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。
4、作案手段隐蔽。这种“帮忙砍价”活动并不是微信官方开发的应用软件,并没有安全保障。这类活动填写的个人信息其实链接着后台服务器,一旦点开活动页面,用户的一系列相关个人信息将会泄露出去,电子银行账户安全堪忧不说,各种广告骚扰也将接踵而至。更严重的是,如果此类小活动的开发公司将后台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卖给广告商、中介或一些欺诈集团,无疑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。
5、类似行骗模式。事实上,除了“帮忙砍价”,在微信朋友圈还有一些活动大家要小心,比如“算命”、“测姻缘”、“算算你5年后的生活状态”等测试小活动。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填写个人资料,包括年龄、手机号甚至是身份证号。不法分子正是借助这些活动套取微友个人信息之后再进行诈骗。
三、防范措施
杜绝贪小便宜思想。应坚信天底下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,也不会凭空掉下“馅饼”。目前QQ、微信、支付宝等应用大多绑定了银行卡和身份证,所以用户不应轻易把自己的姓名、手机号、QQ及微信号等信息泄露给他人,在朋友圈如果看到“低价”、“免费”等字眼,都不要轻易点击“优惠”链接,切实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虽然单纯的点击链接不能获取你的银行卡账号信息,但也有可能导致您的信息泄漏。同时,还应防止类似可疑信息的扩散,请勿帮忙转发。一旦遭遇行骗并造成损失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