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 5 年前诞生的公众号,还是今年 1 月诞生的小程序,抓住商机的人,都成了让人艳羡的 “人生赢家”。
此时,估计会有不少人想问:“为何抓住机会的是别人,而不是自己?”
张小龙说了万遍小程序的好,无非就是即用即走,不用安装。创业者最关心的是小程序能带来什么商机。其实,你没必要明白小程序是什么样。小程序真正风口红利还是微信的海量用户带来的风口,微信10亿用户,突然打开了一个口子放水给小程序。
当年微信诞生的时候,基于QQ海量的用户基数,微信瞬间就有了几亿用户,早期进入微商,就能迅速圈粉掠地。小程序和微信一样,他的风口不是卖什么,而是抓住早期的海量用户,抢占先机,在运行初期,政策还是温和的。
小程序给用户带来了什么
简单来说,就是把实体店搬到微信小程序来卖,不管是吃喝玩乐住行,只要是花钱的都可以入驻。
小程序可以帮助企业宣传,是门店必备营销工具,提升业績助人利己,“帮商家争顾客,帮顾客争利益,生意能变得更好。”你的店铺会自动出现在微信小程序端口里周边5公里范围,所有微信用户可以搜索到你的店。
小程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
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
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,开发一款移动端的Android应用或IOS应用,费用不但高,还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等待与功能测试,且后期的APP应用推广还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资金。微信小程序的出现,不仅可以为企业降低程序的开发成本,节约时间周期,还可以让企业利用微信已有的优势,简化程序的推广流程,结合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营销优势,用户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使用。
可为企业带来大批潜在客户
微信小程序的运营初期,很多用户对于微信小程序都会抱有一定的好奇心理,企业需要抓住这一时间,在这段时间内企业借助小程序可开发一些有趣味性的应用,很容易吸引用户前来关注,为企业带来大批的潜在客户。
有效形成企业微信的商业闭环
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可以很好地打通用户、内容信息、商品服务之间的关系,直接在微信生态体系内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。通过有价值的微信小程序内容吸引客户关注,通过有效的微信营销手段将关注的用户转换成企业的客户,再利用微信有效地连接企业和用户,让用户在身心愉悦的场景下完成选购过程。
企业营销方式得到丰富
微信小程序的出现,进一步深化了企业的营销布局,有了小程序加上企业之前注册的订阅号和服务号,微信端的三架马车将会相互形成互补之势,如果企业结合这三种微信营销的方式,就能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,将会以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形式,进一步增强用户的黏性。
企业将会得到巨大的流量
以真实数据举例:蘑菇街通过通过对人货场三个因素的连接和探索,蘑菇街找到了爆款制造秘诀,成为了小程序+电商模式的先行者,分享了一组惊艳的数据:一个小程序,购买转化率是App内的2倍;一个半月,新客数量突破300万;依靠拼团一个入口,吸引了7成以上的新用户。
对于老用户,蘑菇街还想了一招:服务号+小程序。举例来说,小程序现在开放了用户身份识别能力,通过7天内消息模板向未关注服务号的用户推送最新产品信息,刺激回购数据显示,蘑菇街小程序的购买转化率是APP的2倍。
你是做过公众号,还是错过公众号?
2012 年 8 月 17 日,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。当时,看好的人没有多少,更多的是冷眼旁观,嘲笑一头扎进公众号的人傻。
当他们看到最初入局公众号的人买洋房,频繁入手法拉利、兰博基尼等豪车,才发现自己当初错失了公众号最好的红利期。
如今,公众号发展到第 5 个年头,“公众号不行了” 的论调甚嚣尘上。
但你也会发现,越来越多公众号从个人运营变成公司运营,建立起公众号矩阵,而今年 6 月被封的一些大号归来后依然阅读10W+,广告接不停。
小程序的潜力,你看懂了吗?
2017 年 1 月 9 日,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。与公众号刚上线时一样,其并不被看好,还有人认为:“做小程序就是浪费时间,浪费金钱”。
但随着微信逐步释放入口与能力,小程序逐渐展示出连接一切、改变商业的潜力。
• 美宜佳联手箭牌益达,推出 “超值福利” “城市行走” 两个小程序,带动箭牌整体销售额增长 30%;
• 摩拜有一半新增用户来源于小程序;
• 蘑菇街女装特卖小程序社交立减金在 12 天活动内,带来 50 万小程序新装用户,付款转化率达到 18%…
为什么,每次抓住机会的总是别人?
为何你总错过微信商业机会?
知乎上有一个 “从2001到现在,你都错过了哪些商业机会” 的帖子,回答中提及的错过机会的原因,通常是没有看到商机,又或者是执行力不足或者不够坚持。
新媒体这行也是一样,微信拥有10.63 亿活跃用户,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池。无论是公众号,还是小程序,都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,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抓住机会而已。
为什么微信这么多次的商业机会,抓住机会的总是别人?因为你总是在犹豫,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。
微信对小程序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,拥有10.63亿用户的微信决心要做的事,成功的概率太高太高,我们已经在路上,那么你呢?